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活動日聊天會中的一席話/余甚足

在活動日的聊天會當中,我為大家朗讀了劉心心文集裡的一首詩。

「我想用台語寫,卻寫不出來。用中文或英文寫,又沒有自信。只有用日語寫才能夠表達自如。可是子女和孫兒都不懂日語,所以我即使用日語寫,孩子們卻看不懂,也無濟於事...

海那一邊是故鄉 一九九一年作

[閱讀全文]

玉蘭莊的馨香/吳明月

我出生的家庭傳承自祖先的民間宗教,屬於傳統的彿教信徒。祖母或母親早晚在彿壇前燒香膜拜的樣子,總是留在我的腦海裡。我的婆家也同樣是彿教徒,彿壇上擺著彿像與祖先的牌位。牌位裡頭記錄著蔡家先祖的名字,祖父母、父母以及外子的兄長,這位兄長是在二次大戰,戰死於菲律賓,現在供祭於日本靖国神社。最後,還有外子的名子,他是最後的往生者,是二〇一四年去世的。

[閱讀全文]

義工專欄-玉蘭莊的魅力/張惠愛

因在東門基督長老教會做禮拜的緣故,知道有「玉蘭莊」這樣一個好所在,進一步了解之後更大大地吸引我的興趣,有三個理由,一、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是充滿日語的環境,正在學日語的我,很迫切希望能與學習結合,讓學習生活化實際化。二、有很多優秀的牧師的講道課程,心靈的滋潤讓人思考生命的意義。三、這是非營利的銀髮族的活動組織,藉由一點點的服侍長者,近身接觸可學習長者的人生智慧。

[閱讀全文]

我的手風琴生活/廖正行牧師-151

記得小時候在西螺小鎮,有一天來了一位宣教師,帶著一隊人員在市塲的空地,塔起了一座大會幕,每天舉行佈道大會,其中有一個帶著手風琴,領著會眾唱福音詩歌,大家都跟著唱起聖歌。當時聽到手風琴的聲音就被吸引住,琴聲非常的優雅,除了右手的旋律,左手配上和聲又加上節奏,聽起來特別感動。

[閱讀全文]

我的先生呂克明/林幼緞-151

我的先生呂克明弟兄已在二○一六年一月二十一日晚上蒙主恩召,接回天家。尊重他的信仰,二月六日的感恩禮拜,儘管那天天氣異常寒冷,承各位親朋好友及玉䕞莊的兄姊蒞臨,我們家族萬分的感謝。

[閱讀全文]

義工專欄-盡力而為/德光智津子-151

在台灣住了一段長時間,與我一同生活的兩個女兒,也因工作的關係,各自搬出去住了。以前一直耿耿於懷,想應徵玉蘭莊義工的念頭,再度浮現,於是立即行動,到現場看個究竟,接著就從頭學習,擔任玉蘭莊義工至今。

[閱讀全文]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被看重、認同和寵愛。因為這樣會感到幸福。總覺得自己重要,所以應該被愛;要別人認同你的價值這件事,與生存的動機息息相關。我們總要抱著希望往前看。可是,我們有時會以為自己不是那麼「重要」。其實,神對我們持這樣態度的時候,會透過聖經的話不斷的提醒我們。

[閱讀全文]

趣味人生/詹雪蘭-150

去年元月四日,我由女兒陪同,經劉碧雲女士介紹,前來玉蘭莊參觀。我已經有一把年紀了,還要加入玉蘭莊的會員,是否太遲了? 我斟酌著。 但是劉女士說,沒有太遲的事。於是我立即決定參加贊助會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