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玉蘭莊創立二十一週年/蔡仁理理事長 -(128)

玉蘭莊廿一週年感恩禮拜證道
「老人也要有自己的願景」
  玉蘭莊去年舉行慶祝廿週年的盛大音樂會,當慶祝的音樂餘音仍留在我的腦海之際,而在今年七月底召開的理監事會議,決定九月十三日要舉辦二十一週年感恩禮拜,由我擔任主理講道,我深深的感到驚嘆,時光實在是流逝得太快了。

 

今天與大家聚集一堂,歡慶玉蘭莊二十一週年記念的時候,我想再和大家共同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玉蘭莊創立時所揭示的宗旨,與我們銀髮族應有的生活態度。


我們現在所住的台灣,在數年前,已進入高齡社會〈即六十五歲以上的人超越人口總數的七%〉,而今年二○一○年高齡人口已增加到一○點三%。二○○八年的人口平均壽命是七十八點三八歲(男七十五點四六; 女八十一點七二)。去年玉蘭莊的平均參加人數(約七十名)的平均年齡是七十八點八歲。這個重大事實,對玉蘭莊的服事來說,是一件不可忽視且相當重要的事。


今天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國民營養的提升,醫學衛生的進?,生活程度的大幅改善,以致人類的壽命,已突破以前所謂的「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觀念,應該修正為人生八十的說法。世界上或一般社會,以及教會,都已經對這種壽命的變革,予以敏感的反應。對於高齡者的教育、保健、社會生活、居住、精神安撫、休閒活動等服事,以及促進市場活動,均呈現出多項的成效。


玉蘭莊是基於台灣過去特殊歷史的緣故,在台北本地聚集少數以日語的需要互相交談、交誼,一起唱歌學習,分享人生經驗, 提供老人愉快的休閒活動福祉場所的團體,至今依然活躍於社會。


欣逢二十一週年創立記念,在這二十餘年來,上帝豐盛而充滿恩典的帶領,並且許多熱心人士,出於愛心不斷的奉獻,以及各位義工們不辭辛勞的事奉,還有國內外有志者的捐獻,在在都給予面臨許多困難的玉蘭莊,能夠順利的經營到今天,我要向他們致最深切的感謝。


在聖經使徒行傳二章十七節說:「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老人也要作異夢:"聖經說夢與異象一同 "是指那將來要來的 "神的願望實現的展望"的意思。也就是說:身為老人的我們,上帝也要將豐盛人生的願望(願望即希望之意)賜給我們。以更正面而積極的生活態度,鼓勵我們。


(一) 充滿願望與感謝的每天

長壽是可喜的,也是快樂的事。現在的我們比起以前的人,享有特權能多活三十至四十歲。以前的人所希望的長壽,現在我們已經在享受了。生活程度的提升,醫療保健的進步,以及許多新發明的醫療器具,能幫助回復年輕。例如老花眼鏡、助聽器、假牙、利用美容看起來年輕的技術,以及長壽防老,加上我們從信仰產生的樂觀主義,豈不是要對延年益壽所帶來的 喜樂加以感恩呢?以我們的年輕,面對每天的生活,若是將年老當作是討厭而苦惱的事,而無可奈何的過日子,那麼我們的人生餘年,勢必變得空虛而浪費了。人類是否幸福,並不是只靠豐富的物質,而是看心靈是否豐盛與滿足的程度而定的。


新約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十六|十八節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二)返老還童

詩篇一百零三篇五節說:「他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反老還童。」

老鷹在空中飛翔的那種傲然的雄姿,是表示年輕的氣勢,雖然老而仍然活得年輕,並能夠持續持有年輕力壯生活氣勢的本事。

台灣話的「老人像幼兒」(老人要像小孩),意思是老人要像小孩一樣的單純。小孩的特性是單純、直率與誠實的心態,也是小孩的特質,天真浪漫,生性以誠實表現於言行,一向坦白而自如。老人因累積長年經驗與知識,又比較世故,所以通常較固執,所以對事情的處理雖然較積極但行動卻是相當執著,往往無法順服下來。


耶穌基督的教導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馬可福音書十章十五節) 老人的個性是頑固的,對以前事物的意見較堅持,不喜歡變化,對自己過去的歷史執著。所以要更自由地擴展心境,如論語說:「人生七十,心之所欲,非踰越規矩行事也」。所以按照時間的腳步,可允許的財務範圍內,自由做喜歡的事,例如,讀書,運動,攝影,散步,旅遊,參觀,有趣的聚會,協會,教會的交誼,與友人的探訪,聚餐,玉蘭莊的交流,與新交談朋友保持連絡等等,愉快地活下去。


對一切事情,持續以順服的心對待,全部的人生就順利了。日本極成功的一位偉大的經營者,松下幸之助先生所推崇,受眾人尊敬的日本聖路加國際醫院理事長,日野原重明醫生,雖然現年已高齡九十九歲,在社會上仍健壯地活躍?。他在今年三月三日應邀前來台灣輔仁大學,以「活的久、活的好、老的慢」為題,發表演講,帶給高齡者感人勉勵的話,印象極為深刻。


(三) 要常常想得遠

時時抱著永遠的願望 (持有對世界的永恆的願望與渴望) 我們思考人生的時候,現實的環境中,是無法否定生活在時間當中的事實。然而,這個時間稍縱即逝,即刻變成為過去的歷史,無法再度返回。古代,信仰之父阿伯拉罕,將自己的人生視為離鄉背景的外人,以「寄居者」自居,比喻自己在這世界上,一直在尋覓自己真正的故鄉。


希伯來書十一章十六節說:「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 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希伯來書十一章十四節說:「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

希伯來書十三章十四節說:「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

聖經是在教導我們,不可以忘記那永生的盼望。

有名的海名威「老人與海」小說所改編的電影,?述一個老人,與他所從未擄獲如此巨大的獵物,就是上勾的?魚,從傍晚至凌晨的「生死鬥」。


這本書的精彩處是,「老人與?魚長達四天的搏鬥」以及「老人與?魚的對話」。這四天中,一艘小小的漁船,在巨浪肆虐中,緊緊抓住釣絲而不放,單獨一個人與巨大的?魚,日以繼夜的挑戰,那種孤獨戰鬥的壓倒性描寫,的確令人緊張不已。在那四天裡,老人一面在船上與?魚搏鬥,一面在思考各式各樣的事。這四天的時間,已足夠使他回顧人生。人要成就什麼大事的時候,「若能實現這個願望,就會產生 "什麼事都去作" 的那種衝動吧!」


於是第四天,老人終於戰勝了那巨大的敵人!與一條長達十八英呎的?魚為對手,老人竟然打贏了它。對老人來說,與巨大的?魚進行搏鬥是一件崇高而艱辛的工作。那種戰鬥,等於人生的全部。經過四天的對峙,將對敵捆綁在船的旁邊,回航的途中,他應該有想到過許多事情。回航中,沙魚聞到鮪魚 的血腥味,竟然將?魚啃掉了一大半。老人與?魚生死鬥之後,他的體力已經消耗殆盡。抵達港口時,只剩下了?魚的?骸吊在船尾而已。老人終於喊出一句勝利的話:I am an oldman but I have done it.(我是一個老人,但是我已辦到了。)


在我們老人的人生,也要常常不以放棄充滿鬥志而積極努力的態度,用勝利的姿態,歸向展望未來的故鄉!


(本文引用的聖經經文,均摘自和合本聖經) (陳旭星翻譯)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