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更好/翁修恭牧師-(133)

大家好!久違了,承蒙張明德常務理事的盛情邀請,很高興能與玉蘭莊的兄姊見面,和大家來閒話家常。今天我要用「活得更好」為題,以台語和大家探討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一、甚麼叫做「更好」?

這是層次上的比較,是比普通的標準更高的意思。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的時代了。二○一○年台灣人的平均年齡是七十九﹑四歲,其中,女性的平均年齡是八十二﹑六六歲;男性是七十六﹑一五歲。(日本人更高,是世界第一長壽的國家) 若以六十歲為退休年齡計算,男性尚有十六年多,女性則尚有二十二年多的人生。如何善用這些年日,實在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舊約聖經,詩篇九十:十說:「我們一生的年歲不過七十,健壯的可能到八十。但所得的只是勞苦愁煩,生命轉瞬即逝,我們都要成為過去。」(現代中文譯本) 聖經以「不過」及「可能」兩個用詞暗示背後的涵意。和合本卻沒有「不過」此話,而已明確地說:「我們一生的年月日是七十」。「不過」的意思是「僅有」或「不能超過」,所以接著說:「健壯的可能到八十」暗示上帝設定的限制可以突破,條件是需要健壯。

. 現代人由於醫學發達,生活環境改善,把平均壽命延長了。但無論是「不過七十」或「可能八十」均表示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才需要透過充實的生活,獲得質的改善,來補足量的限制。為此,詩人祈求:「求你教我們數算我們的年日,好使我們的心有智慧。」(九十:十二) 接著再祈求:「求你使我們飽享你的慈愛,使我們的一生充滿歡欣喜樂。」(九十:十四) 這兩句話表示詩人了解並強調「活得更好」的聖經涵意,也就是我們追求充實老年生活的信仰根據和所需力量的來源。


二、年齡的算法。

年齡是怎樣算的呢?第一種是稱為「日曆法」的標準算法。日曆的英文是Calender,日語是カレンダー。其算法是過一年算一歲,依時間進行的年數算人的年齡。這是最客觀、公正的算法。現在連醫院的病歷表,也標示病人的年齡,連幾歲幾個月也標示。

第二種是可以稱為「健康年數」的算法。你到各地的醫院去做健康檢查所提示的是你健康年齡的依據。有些人員的健康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有些人則比實際年齡老邁。現在市面上出現測量人健康的儀器,你身上重要功能的重要項目都全顯示,讓你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健康是老人一個重要項目,我們當經常注意並關心它。

第三種是精神或心理年齡。這種年齡如何計算呢?沒有客觀的衡量方法與標準,由自己衡量,你想自己幾歲就是幾歲。但是自己決定了就要求負責。過去的傳統社會,一般人,特別是年紀大的人都喜歡把自己裝得比實際年齡老一些,因為看起來老練、成熟、莊嚴,容易受人尊敬。這是敬老尊賢的傳統文化遺留下來觀念的影響。但漸漸地喪失市場價值。聖經說:「你們要敬重老人,在白髮的人面前恭敬侍立。」(利未記十九:三十二) 尊敬老人固然是美德,但須出於自願,老人不能強迫人這樣對待在他們。

三、跳出自己峽隘的範圍,進入廣闊的世界

人生從就學、工作到退休,可區分為幾個階段,而每一階段結束時都要交出成績來。

第一階段是從出生至二十或是二十五歲的學習期,這時期的結束時刻須提出一份成績表,表示學了什麼,有多少成就。

第二階段是二十或二十五歲至五十五或六十歲的工作期,這時期結束時,則提出一份「履歷表」,表示做了什麼,有何成就。

第三階段是五十五或六十歲從工作退休後的時期,這時期的人雖然不再工作,沒有工作壓力,生活輕鬆,但身體的健康狀態,因年齡增加而開始老化,各種疾病陸續出現,須經常就醫接受治療。這時期的人都須提出一份「病歷表」,每個人不只一份,甚至好幾份,因為就醫的地方有好幾個,各場所都有記錄。


第四階段是生命結束時,每人都須提出一份「故人履歷表」簡稱「故人略歷」以供告別式時報告。

上面所說的雖然有點諧謔,卻點出人生的另一面目。每一個人要走的路,越走越狹窄,且崎嶇難行。這些經歷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行動、生活,而慢慢形成某種性格,變成消極、膽怯、懼怕。有些人甚至把自己關閉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與世界隔絕,過著孤單而空虛的生活。

老年人應該努力突破種種限制,從自己小小的生活空間跳出來,與外界接觸,而追求更自由寛闊的生活。

我們常常聽見人說:「活到一百歲不能再挑一百斤的擔子。」這是提醒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体力的有限,不可超越自己能力的界限做擔當不起的事。但這樣並不是叫我們變成消極、膽怯,甚至害怕,甚至什麼都不敢做。

我們也聽見積極進取的另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或動不老)。為使老年人能夠繼續學習,求進步,各地設有「老人中心」,或「松年大學」,提供學習的場所和機會。我們應該善於利用,參加活動,以養成積極進取的態度與觀念,助益身體的健康。

四、保持喜樂的心情,溫和待人

人老化後會出現一些消極、孤僻、自卑的心理現象,我們從老人的用詞與態度能看見這方面的傾向和表現。在言詞方面,有些老年人喜歡自稱「老廢仔」,表示謙虛。「老廢仔」的意思是:人老了,沒有用了。老化是事實,但老了不等於沒有用。許多事還能做。「廢」是指東西老舊,不能再使用,就要丟棄。這種觀念的依據是人的物質化,把人當作動植物一般看待,甚至視為物体(東西)。動植物會老死,當然人因為有性命也會老死。但人的性命不可以與動植物的生命相比,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賦予與上帝類似的功能與性質。所以,人俱有動植物所沒有的尊嚴。既然上帝重視人,人自己就不可以輕看自己。這是我們不可以自稱「老廢仔」的聖經根據。

我們不可以自稱「老廢仔」,也不可以用這話稱呼別人。若遇到年輕人這樣稱呼老人,則須予以制止並糾正,告訴他們用這話錯誤的理由。

除了稱呼之外,老年人也應該注意言詞與態度。敬老是美德,應該推行於老年齡階層,使之釀成社會風氣和表現。敬老應該是出於尊敬老人,所表現的態度與行為,但不可強求別人對自己一定如何表現。受到年輕人的禮遇,則不必客氣,怡然接受。例如在公車或捷運車上站起來讓位時,則不用客氣接受好意,但不可忘記說句「謝謝你」表示謝意。但若遇到年輕人不讓位,也不用生氣,甚至惡言對待。若這樣做,結果自己氣憤,對方也會覺得尷尬,雙方都不高興,連整個車箱的乘客都會受到影響。

老年人,因為年紀大,行動緩慢,容易成為大眾的阻礙,但是適當用詞與態度,不但能化解凝重的氣氛,且能帶來和藹的氣氛。我們期待每一位老年人都是和平的使者,給社會帶來祥和與喜樂。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