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楊國祥弟兄/濟南長老教會 長老 林良信-(147)

我在濟南教會與楊國祥先生相識逾十五年。安靜,客氣,言辭很少是他的特色。他是難得如此認真的基督徒。星期日,他很早到教會,坐在前排,靜候禮拜的開始。他熱心參加教會的活動,他也是成人主日學的好學生,專注聽講,不打瞌睡,從來不缺課。後來,張明德先生與故許石枝長老介紹他參加玉蘭莊的活動,玉蘭莊遂成為他生活的重心。國祥先生渴慕真理,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及至晚年,他的步履不穩,步行困難,他還是手持拐杖前來教會與玉蘭莊。幾次教會活動結束,我與內人送他回家,他堅持在巷口下車,看着楊先生步履蹣跚,緩慢移動的身影,那是熱心追求真理的身影,不禁肅然起敬。

  國祥先生言辭很少,也不太談他自己。幾次想前往他家探訪,他都婉拒,他說家人拜佛不方便。他流露的慚愧神色令我印象深刻。及至國祥先生安息,我陪同教會的同工,到楊家作家庭禮拜,才比較完整地瞭解生前的楊先生。

  他生於斗六,令先尊在當地從事兒童的啟蒙教育,為人方正謙和,經地方道親的鼓勵,令先尊信從一貫道,得到信眾的敬重,終其一生信守一貫道。國祥先生的小學成績出色,當時台灣中南部的中學少,升學困難,他的日籍老師安排同期四位小學畢業生前往老師在日本岡山縣的母校就讀,國祥先生是其中的一位。當時台灣還是匱乏的時代,清苦的家庭要栽培子弟前往日本留學是甚於登天的難事。國祥先生由於經濟困難,每日吃一餐過了中學五年。正值發育時期的楊國祥先生在遠離父母,人地不熟,文化隔閡的異鄉,忍受饑餓,刻苦自勵,勤奮向學。中學畢業後,就讀早稻田大學專門部的機械科,與日後的台北市高玉樹市長是前後期同學。早稻田專門部不是大學本科;但是,國祥先生受到紮實的訓練,建立不遜於大學本科的實力。國祥先生自早稻田畢業後任職於三菱電機的名古屋製作所。名古屋是日本軍需產業的重鎮,時逢二次大戰的末期,名古屋遭受盟軍慘烈的空襲,楊先生大難不死,戰後返回台灣。

  從二十來歲回到台灣之後的五十年當中,楊先生負責三十項以上重要的職務,涵蓋了汽水製造工廠的建廠,營運管理,土木工程的設計,遠距離輸水系統的規劃,水庫閘門的規劃,採購的工作,都會自來水系統的管理,在在都是須要真才實學的重任。最後十年,年高七十的楊先生受託負責把關審圖,都是與民生及公共安全息息相關的重要工程,顯然他受到充分的信任。

  我雖然與楊先生相識逾十五年;但是,他如何從一貫道的家庭背景,轉變為堅定相信耶穌基督的大轉折是一樁謎。一月十七日往訪楊家,終於解開謎題。楊先生的家是傳統公寓的頂樓,進門右側是樸實無華的佛堂,令人感受到楊家的謙德可風。左手的大廳一分為二,前半是接待訪客的客廳,後半是楊先生的生活天地,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他從教會與玉蘭莊得到的全勤獎狀,聖經,信仰書籍,他以毛筆寫下的聖經金句,他在玉蘭莊的精巧手工作品,團體照,琳瑯滿目。目睹楊先生的小小天地,我才恍然大悟地明白,原來濟南教會與玉蘭莊的生活在楊先生的生命當中佔了如此重要的份量。他生於一貫道的家庭,楊先生事父母至孝,在令先尊健在的一日,他不提基督教的信仰。令先尊歿後,他才開始熱心追求信仰。家中除了楊先生及三子建勳先生夫婦之外,其他家人都信奉一貫道,一貫道與基督教是完全異質的宗教。所以,可以想像楊先生一定經歷過內心長期的掙扎,忍耐;但是,楊先生尊重家人的信仰,家人也尊重老父的信仰。

  我從楊先生的家人得知,楊先生在日本岡山唸中學的時候,正是楊先生一生當中最為困難的時期,正值發育時期的中學生,一天祇能吃一餐,每天挨餓,父母也可能沒有能力接濟他,他過着孤單,饑餓,窮苦的學生生活。這時候一位日本同學是基督徒,日本同學及他的家人給予楊先生溫暖,也帶他去教會。後來,楊先生與這一位日本同學成為莫逆之交。日本同窗在楊先生的心中播下福音的種子。這一粒小小的種子克服了困難的環境,終於成長為挺直的大樹。回顧楊先生一生忠於信仰,忠於受託,默默地,不起眼地完成受託的職務,貢獻社會,見證了耶穌在馬太福音書十三章講述的「撒種的比喻」。「撒種的比喻」正是耶穌為了闡明天國,也是上帝國度的道理而講述的比喻。弱冠的楊先生在困頓,孤單當中,基督徒的同窗帶給他的溫暖,為楊先生開啟了天國的門戶。對於在漢民族文化的環境下成長的台灣人來說,基督教的信仰並不容易瞭解,不容易相信。回顧楊先生在慕道的過程一定經歷過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是,日本同窗及他的家人給予楊先生的溫暖,刻骨銘心地陪伴着楊先生,成為他一生熱心追求信仰的原動力。

  楊先生的晚年為帕金森症所苦,最後因腦溢血臥床經年。更不幸的是,他的女兒為了陪伴老父遽然病發過世。臥床的楊先生吞下白髮送黑髮的悲哀,他順服接受。信仰並未帶給他百分之百的完美;但是,他懷着感恩返回一生渴慕的天家。子女雖然信奉不同的宗教;但是,他們跨越了宗教的障礙,完成老父的遺願,以基督教的禮拜,完美地結束了老父的生涯。

  國祥先生年代的台灣青年,除了醫生之外,可以維持溫飽的就業機會並不多,有心上進的青年學子甚少有學校可以就讀,他們接受日本的皇民化的教育,與中文及北京話完全無緣。一九四五年旗幟變色,他們如同一年級的小學生愴惶地學習注音符號。已經習慣日本式思維的他們,勉強適應大陸式的官場文化。操着生硬的台式國語的他們難得有升遷的機會,他們是鬱卒的一代;但是,早歲接受日本紮實訓練的他們,卻是帶動台灣社會往前走的骨幹力量,倘若沒有他們就沒有台灣戰後的五十年建設,遺憾的是他們的貢獻並沒有受到社會的肯定;但是,他們默默地走完踏實的一生,留給台灣社會莫大的貢獻。楊國祥先生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在恭送國祥先生人生終程的過程當中,目睹他的家人對於老父的尊敬與孝順,令我動容;然而,一貫道與基督教之間畢竟有無法跨越的鴻溝。國祥先生尊重家人的宗教信仰,卻也堅守他的信仰。家中幾張塌塌米大的小小空間是他的精神世界的全部,他在小小的空間讀聖經,小聲唱詩,禱告,默想,看好消息頻道的電視節目,得到滿足,得到安慰。想到這裏,我心酸,也為他高興。他的人生有許多的無奈;但是,楊先生得到日本老師的栽培,得到日本基督徒同學的溫暖,也透過同窗認識主耶穌,成為他一生的依靠。楊先生的三子李建勳先生告訴我,國祥先生平安地,了無遺憾地回天家。回顧楊國祥先生的一生,真是活出以天國為國籍,作客來到台灣,在心靈的異鄉活出信仰,貢獻台灣社會,結出許許多多美好的果實,終於回到美好的天家。

˙哥林多後書五:十七:「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馬太十八:三-四:「三.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像小孩子一樣,絕不能進天國。四.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
  從上帝領受天國的護照不須要造橋鋪路,積功德,上帝要我們像兒童敞開心胸,領受救恩,經歷重生,就得以蒙恩進入天國。

  倘若,我們持有「我們的國籍在天」的信仰,我們會如楊國祥先生,勇敢地忍受人世間的不完美,能夠以正面積極,踏實的態度面對人生的不完美,得以結出許許多多美好的果實。敬邀大家領受天國的國籍,領受上帝要平白賜給我們的恩典。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