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戲碼,從此才開演/理事長 都丸正夫牧師

所謂「畫龍點睛」,是指完成一件作品,在最後拍板完成時,必須採取的重要步驟之比喻所說的一個成語。這個自古流傳下來的成語,其典故,是說中國六朝時代的梁國,有一位名叫張僧繇的繪畫大師,為首都金陵的安樂寺,畫了四條龍。因為大師以為,若為這四條龍點睛,牠們勢必顯靈,立即飛走,所以不想為這四條龍點睛。大家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不于置信,大師免為其難,為龍點睛。結果,兩條龍點睛完成瞬間,立即活過來,向天飛舞,稍縱即逝。另外未點睛的兩條龍,卻不動如山地留下來了。

日野原重明醫師將此最後完工的步驟,寫了一本書,題名為「人生的戲碼,從此開演」。此書於日野原醫師九十四歲出版,今年一〇五歲的他,仍然活躍,是現任的內科醫生。他說人生七十五歲才開始;日野原醫師於二〇〇〇年創立「新老年人會」,其主旨,說明「人生雖然已經過了七十五歲,仍然健康自立的『健康老人』大有人在。所以,這些人要能夠將已過的人生,所培養出來的經驗與智慧,回饋給社會。這些人叫「新老人」,而這本書就是呼籲老人,要過有價值的人生。」新老人運動,在二〇〇六年,會員已達四二四六人,分佈於全國十六個支部,不只日本,美國、 澳洲以及台灣,都在展開活動。

我要將「人生的戲碼,從此才開演」定義為人生終極的成就。按照此成就,可以將人生所累積的經驗與智慧,當作至寶,傳承給後代。神學博士内村鑑三,將此信念當做「勇敢且高尚的一生」,甚至認為可以流傳給任何人。這樣做,並不是在強調此人的功績,或能力,而是強調此人一生的生活方式與品格。

那麼,人生終極的成就,到底是要完成甚麼呢?答案很多,其其中我來向大家推薦三件事。

﹝一﹞ 終極人生所遺留下來的,並不是我收集了甚麼,而是我付出了甚麼。耶穌說「施比受有福。」﹝使徒行傳二十:三十五﹞其實,人總會紀念我們為他們付出的事。創立「東南亞文化友好協会」的加藤亮一牧師,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軍人與戰地女子所生的孩子,認為應由日本負責補償。

於是發動戰後募款,收容這些孩子,並且讓他們在日本生活,完成大學教育後,送回祖國。加藤亮一牧師長年以來,繼續經營此慈善事業。甚至加藤牧師去世後,至今仍然繼續在做此服事。據說加藤牧師去世後,並沒有為自己留下甚麼財產,但是他所募來的慈善金,每年達數千萬日圓。

儘管如此,因他的信念,與印尼許多受助的人,廣結善緣而留名。這才是加藤亮一牧師所留下來最了不起的遺產。

主耶穌對於肯付出的人生觀,給予至高的評價,在約翰福音書十二章二十四節,用一粒麥子的比喻,有這樣的描述:「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果子來。」

﹝二﹞「年老的好處之一,是能抱著看破自私自利慾望的心態。」(日野原重明 醫師)重點是選擇需要幫助人的事去做。那麼,真正重要的事是甚麼?那就是要「進一步想,我能為人做甚麼。」 因為留到最後的,還是與人善結良緣。

詩篇七十一篇十八節說:「上帝啊,我到年老白髮的時候,求祢不要離棄我!等我將祢的能力指示下代,將祢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

﹝三﹞每天的生活當作「我最年輕的日子」發出光芒。有人以為年老就會變醜。老人體臭或健忘症加深,常常覺得無奈、心虛。可是人總會變老,雖然嘆息也不能改變現實。既然如此,不如將每天當作「我最年輕的日子」,在人前發出亮光,幫助人。

能夠活下去是多麼美好的事。既然要活下去,是否將一切怨憤與埋怨丟棄,採取正面的態度活下去呢? 詩篇九十二篇十二~十五節所說「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但願大家以這一節詩篇,成為我們的心志,迎向新年。

﹝陳旭星翻譯﹞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