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大川四郎 宣教師

  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十三節說到: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我想,這句聖經經文,給古今中外的人們帶來極大的影響。從這句開始的數節經文,是我非常喜愛的經句,列在我背誦經句排行榜的前十名之內。

  「信」、「望」、「愛」,就像是感情很好的「三胞胎」一樣。若以日本人的名字來說,就如同「信子」、「望」、「愛子」一般。查一下我的通訊錄,這類的名字非常多。不知道在台灣又是如何呢?我想台灣一定也有吧。

信、望、愛的根源,透過耶穌基督最終會追溯到上帝。因為這些事的根據是在上帝的身上。

如果撇開神,我們是無法得知信、望、愛的本質的。信、望、愛,透過耶穌基督來到我們這裡。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是建立於上帝和人之間的「神的愛」的表徵。因著這十字架的愛,我們才能產生信心。我們對未來的盼望,也是透過十字架的基督所賜與的。

從前我曾經擔任過某所基督教學生宿舍的神職人員。有一位職員小姐,也在那間學生宿舍工作。她的臉,有著嚴重燒燙傷所留下的痕跡。事件要追溯到二、三十年前。她在自己的手記中,寫下了當時的情形。在此引用一段其中的文章。

「二十一歲的冬天,我的臉和頭,還有部份的手腳,因濃硫酸的緣故,被嚴重灼燒。一邊的耳朵剝落,一隻眼睛也整個潰爛。將近兩年的住院生活,進行著毫無治癒希望的治療。唯一的安慰就是求死。在這樣悲慘的絕望中,很神奇地,因著聖經的耶穌基督的話語和愛而被拯救。聖經中應許的話語成為我的盼望,我一心相信並跟從,希望能如此度過在這個世上的人生...」 【引用自關根正雄集會之刊物「造訪」,當事人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出現了「信、望、愛」。不單只是出現,這三句話,將她的人生,從絕望到盼望一百八十度大翻轉,使她開始走上了新的道路。

她曾經當選「青森小姐」,是眾人風聞中的大美女。漂亮又能幹的她,因為遭到女同事的忌妒,被潑了濃硫酸。A小姐出院後,開始走上基督信仰的道路。但是,因為實在無法打從心裡愛那位曾潑她硫酸的女同事,所以一直很痛苦。有一天,教會的牧師問她:「妳能夠真的愛妳的敵人嗎?」她回答:「我愛。」結果這卻成為A小姐新的痛苦的開端。

在日文裡,有「真心話和表面話」這樣的語詞。A小姐表面上按著聖經的教導,回答說她愛自己的敵人。但是,真正的情形卻是與這句話背道而馳。當她深深地審視自己的內心,就發現實際上她實在是不愛那位女同事。

有一次,A小姐下了決心,去造訪那位女同事,對她說:「請原諒我無法真心愛妳。」女同事一開始以為她是要來復仇的,所以很驚嚇。但最後,女同事終於明白,A小姐是真的想要「盡心、盡智、盡力愛神,又愛人如己」(馬可福音十二章三三節),她明白了A小姐是真心地想要愛自己。

最後,A小姐決定要和那位女同事一起住,並且真的這樣實行。這也是完全的饒恕與和解之道。

我在本文一開始,說明了「信、望、愛」是在神與人之間運作的三個相關果效。但同時,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或者在自己與他人、自己與鄰舍之間,也會產生影響。這正是我在此想表達的。

信、望、愛的關係,跟我們按時序過日子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關的。所謂「時序」,就是連接從過去到現在以及未來的我們每天的生活方式。當我們回顧過去的自己,有人是完全潔淨的嗎?我們可以確實知道自己所知道的罪。但是,對於自己所不知道的隱而未現的罪,或是自己所沒有察覺的罪或惡,我們又如何能知道呢?有時候,我們需要在別人的提醒下,才能知道自己的缺點、自己的錯,或是自己的罪。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友人,我們就會在對自己的罪和惡毫無所知的情況下度過一生。

馬太福音第五章,有這樣一句話。「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所謂「信」,就是這樣的我們,從過去到現在的罪,都在耶穌基督裡得到神的赦免。因此,「信」就是從過去到現在我們活的根據。清心的人,可以透過耶穌基督而見到神。

第二的「愛」,說的又是什麼呢?它可以說是存在於我們每天的生活、日常的工作當中。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用在自己的工作、家庭或是興趣等這些事情上,都是為了自己,都是以自我本位在勞心勞力。在這當中,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在過日子。

為自己、為自己的家計而工作。把自己的時間花在自己的家人身上。或是為了自己的各種興趣騰出時間。這不正是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對時間運用的寫照嗎?這些,全部都是「愛自己」。這絕對不是一件壞事。剛剛提到的馬可福音十二章三十三節的後半,說要「愛人如己」。這句話就不證自明地告訴我們,「愛自己」是受到肯定的。我們大可放心地把時間花在自己的身上,這是絕對沒問題的。

尤其是老年之後的生活,可說是「能夠恣意去做上述這些事而沒有任何制約」的時候到了。也就是自己的心向著自己。大可盡情地將時間花在自己的身上,這是很好的一件事。

但在這裡,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耶穌在福音書裡說的,「要愛鄰舍如同愛自己一樣。」誰是我的鄰舍呢?就原理而言,除了我之外,其他的所有人都是所謂的「鄰舍」。我們「愛鄰舍」,就是我們的心要向鄰舍敞開。愛全部的人,就物理上來說是辦不到的。但是,為全世界有問題、有需要的人禱告卻是做得到的。同時,如果我們周遭的人遇到困難、傷痛的事,我們也可以安慰他們、鼓勵他們。在財務許可的範圍內,我們也可以提供經濟上的支援。「愛」有許許多多的形式,像是愛的語言、禱告等等。「愛鄰舍」,就結果來說,就等於是愛耶穌基督、愛神。

我們的主耶穌,造訪、安慰、醫治、鼓勵那些「以色列的失喪的人」(路加福音十九章十節)。那正是耶穌基督在這個地上最主要的工作。雖然我們終究無法跟耶穌基督一樣,但至少我們應該經常對自己以外的他人、鄰舍敞開心。有需要的話,奉獻我們的時間和金錢,以這樣的態度來過每一天。這可以說是我們每天的生活、現在此刻這個時間,每天該展現的愛的行為,不是嗎?

最後要來談「望」。前面提了,「信」是從過去到現在、而「愛」是現在的我們的生活方式的指針。至於「望」,則是從現在到將來的相關之事。先前提到的A小姐的手記中,記述了她經歷從絕望之生變成充滿盼望之生的過程。那是一瞬間的轉變。是舊的老我死去,重生變成全新的我。在這當中,有些過去未曾有的察覺。新的世界、新的展望被打開了。按照A小姐自己的說法,「在悲慘的絕望中,很神奇地,聖經的耶穌基督的話語和愛」,將她帶往充滿盼望的方向。從絕望轉變成盼望,也許可能可以因人的努力而招來。以佛教來說,「頓悟」這個字眼或許就相當於此概念吧。

我是在高中三年級的時候受洗的。那個時候,透過與耶穌基督的相遇,發現了全新的世界,淚流不止無法抑制。我的眼前整個煥然一新。我想那就是我的「悔改」。這樣的「盼望」,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是鮮活的還是失喪的?這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能考上知名大學,如果實現的話,那就是盼望實現了。但是,這個盼望實現之後,如果不努力的話,最後的下場,也還是會成為一個無用的人吧。所謂「盼望」,如果不是持續到死的時候,那就沒有意義了。保羅在羅馬書八章十八節到二十五節,記述了對人類而言終極的救贖的問題。有解經家認為,如果羅馬書三章二十一到二十四節是第一的救贖的話,那麼此處所記載的就是第二的救贖、終極的救贖。這可以說是對人類而言的盼望的根據。我經常背誦這幾句經文,也覆誦過不下數百次。無須鑽研註釋書,它的意思也能自然地領略通曉。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