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 種 的 人/伊藤初 牧師

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路加福音八章五節)
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首先談到了沒能結實的三種土壤。所謂「路旁」,指的是聽了道卻不接受的頑梗之心。因為神的道在這樣的心中沒有根,所以馬上就被魔鬼給奪去了。所謂「石頭地」,指的是雖然聽了神的道,但遇見試煉的時候,立刻就退縮了。所謂「荊棘」,指的是聽了神的道,但被這個世上的誘惑給迷住,以至於結不出成熟子粒的人。最後是落在好土裡的種子,最終結出了100倍的果子。

在讀這個比喻的時候,我們能夠很有自信地說「我是好土」嗎?也許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自己是「路旁的心」、「石頭地的心」、「荊棘的心」吧。

不過,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是結實百倍的好土。」為什麼耶穌會這樣說呢?

其實,這裡所說的種子,指的是我們每一個人。耶穌在解明這個比喻時,說種子是神的道。意思是說,當我們聽了神的道、心裡接受的時候,我們自己就成為種子,被撒到這個世界上。

耶穌所期望的,並不是利用「我們」這個土地,來獲取許多的收穫。而是期望聽了神的道的我們,能在各自的所在之處,透過神的恩典,去結出許多的子粒來。

如果說我們就是種子的話,那麼我們被撒到的四種土壤,指的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也許會被撒在像路旁那樣的地方,也可能被撒在石頭地上,也或者可能被撒在荊棘裡。所以它指的是說,「能不能結出子粒來,全看環境」的意思嗎?又或者是,「要我們即便被撒在嚴峻的環境中,仍要靠自己的努力,把那塊地變成好土」的意思嗎?

其實,在這個比喻中,有出現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撒種的人」。撒種的人做什麼事呢?不用說也知道,撒種的人是為了收穫而撒種的。所以,不會單單只是把種子撒下就結束。撒下種子之後,他會耕地、澆水,一直用心照顧到結出子粒來。

若沒有撒種的人,種子是不可能結出子粒來的。所以,所謂的「好土」,可以說就是「被撒種之人的手整頓好」的土壤。

那麼,這個「撒種的人」是誰呢?當然就是耶穌。我們被撒在各式各樣的土地。我們也許會碰到困難的問題、會煩惱、會感到疲憊。也可能會對所置身的環境感到不滿。但是,耶穌決不會撇棄身為種子的我們。耶穌會不斷地幫助並引導我們,好讓我們能夠結出子粒來。同時,耶穌也期盼透過我們,將祝福帶給我們周圍許許多多的人。

我在來到台灣之前,是在日本鄉下地方的教會牧會。出門買東西時,大概每次都會遇到認識的人,當地的居民大多彼此認識或是有親戚關係。我牧會的地方就是這樣的鄉下小地方。

同時,那也是一個佛教及古老習俗根深蒂固的地方。就像我們教會會舉辦兒童主日學般,附近的寺廟也會聚集孩子們舉辦活動。當地的孩子即便來教會參加兒童主日學,但主日學結束之後,有些孩子又會跑去寺廟。

所以,我剛來這間教會的時候,就覺得要在這裡宣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即便如此,還是跟教會的伙伴們一起持續地撒種。兒童主日學的活動中,我們會種田,跟孩子們一起收穫農作物,一起露營。或是像日本的祭典活動一樣,在教會的院子裡擺設很多攤位,邀請孩子以及他們的家人來參加。在這樣持續進行之下,來教會的孩子以及家屬的人數就一直慢慢地增加了。曾有一段時期,來教會的孩童人數甚至超過100名。

在這樣一個人口不多的地區,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孩子來參加呢?其實背後是有一個極大的緣由的。這間教會在這個地方已經持續深耕70年了。在這段期間,當地的許多孩子們都曾來參加過教會的兒童主日學。儘管有些人長大之後離開了教會,但當這些人成了父親、成了母親之後,又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教會兒童主日學去。因此,當地的人們,大多熟知教會。教會和地區維持著十分良好的關係。
此刻,耶穌正期望我們每個人相信並接受神的話語,同時也在我們被撒到之處結出許多子粒,然後成為周圍人們的祝福。或許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在自己被撒之處要結出子粒很困難。但是,耶穌會安慰我們、鼓勵我們,並且能夠將那塊地變為好土。

(翻譯:陳雪美)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0